吊T的地位动从领车尾跑到被撼正在江湖
前几天在网上闲逛时,一张截图引起了我的注意。画面中,曾经风光无限的GPT-4在11款主流大模型中竟然垫底,配文还调侃道"GPT4:我的冤屈怎么诉?"这让我不禁感慨:在今年年初还独领风骚的ChatGPT,怎么短短半年就沦落到这般境地? 追根溯源,这张图片来自C-Eval榜单。这个由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联合打造的中文大模型评测体系,就像给AI设了一场"高考":涵盖52个学科、13948道题目,从中学到专业级别应有尽有。但深入研究后我发现,这个排名存在一个关键问题——测试时间严重不同步。 仔细看榜单细节,GPT-4的成绩停留在5月15日,而榜首的云天书提交日期是8月31日。这就像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同一场考试,能公平比较吗?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全部66个参评模型中,由官方团队统一测试的只有11个,而GPT-4在这份"同场竞技"榜单中排名第11,实际表现并没有截图里那么不堪。 这半年来,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势头确实令人振奋。复旦的MOSS团队自信地宣布其中文能力已超越ChatGPT;网易有道在翻译领域自称打败了谷歌;科大讯飞更是豪言其代码生成能力已经领先。商汤、作业帮、百川智能等玩家也纷纷亮出漂亮的成绩单。 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AI领域的观察者,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这些宣称超越ChatGPT的案例,往往集中在特定领域或中文场景。就像体育比赛,短跑冠军和游泳健将很难直接比较。更何况,OpenAI这几个月很可能也在默默升级,只是没参加最近的"考试"而已。 不可否认,ChatGPT最近确实遇到了些麻烦。7月份用户普遍抱怨其逻辑能力下降,8月又传出OpenAI可能面临财务危机的消息。每天7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,对任何企业都是沉重的负担。 但转机似乎正在来临。即将召开的开发者大会、与摩根士丹利的重磅合作,以及预计突破10亿美元的年收入,都可能成为GPT系列东山再起的契机。这让我想起科技界的一句老话:永远不要低估巨头的自我革新能力。 在AI这场马拉松中,暂时的排名其实没那么重要。国内大模型的突飞猛进令人欣喜,但要说全面超越还为时过早。真正的考验在于:谁能持续创新?谁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?谁能赢得开发者和用户的真心认可? 作为见证者,我既为国产模型的进步感到自豪,也期待看到更开放、更科学的评测体系。毕竟在这个快速迭代的领域,今天的冠军可能明天就会被超越,而真正的赢家,永远是那些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。C-Eval榜单背后的故事
群雄逐鹿的大模型江湖
ChatGPT的困境与机遇
未来属于谁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香港内地判决互认新规:币圈人的双刃剑?
- MAYA:当古老文明遇见未来金融的Web3.0革命
- 比特币淡定应对美联储中场休息:数字黄金的抗压测试
- 链游革命:Dark Forest为何是数字世界的试验田?
- 解密Immutable X:NFT世界的游戏规则改变者
- 比特币投资者的心路历程:从狂热到恐慌的市场轮回
- 当古老黄金遇上数字时代:价值共识的千年传承与革新
- FTX资产大甩卖:一场温柔的加密市场风暴
- 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上演疯狂星期四,泰尔押宝又赢了?
- 比特币重振雄风:2.7万美元关口突破背后的市场玄机
- 美联储鹰爪持续发威 数字货币市场寒冬未尽
- 比特币终于止跌回暖,牛市要来了吗?
- Solana生态的冰与火之歌:DeFi狂飙背后的喜忧交织
- AI正在改写加密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们准备好了吗?
- 比特币周线企稳:这次底部真的确立了吗?
- 香港数字矿业新机遇:一位金融科技主管的真诚分享
- 比特币艰难爬坡:26,500美元这道坎能跨过去吗?
- 加密货币市场周报:比特币网络费用飙升,香港蝉联加密之都
- 解密ARK:区块链世界的下一个超级连接器
- 这款Web3篮球游戏太疯狂了!新手一小时上手攻略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