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货律册基秘发坡注新加虚行证相币通币真师揭金会
作为一个经常和区块链创业者打交道的律师,我发现很多人对发币这件事存在天真的幻想。他们总以为像比特币那样,随随便便就能创造一种新货币。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——在这个仍然由中心化规则主导的世界里,连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也得按规矩办事。 在新加坡这个区块链友好的国度,ICO是完全合法的。金管局甚至还专门出台了《数字代币发行指南》,生怕创业者们搞不清楚规矩。有趣的是,政府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特定公司形式才能发币。理论上,你注册个杂货铺都能发币(虽然这可能不是个好主意)。 实际运作中,创业者们更倾向于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类结构。但最近几年,"新加坡基金会"突然成了圈内的香饽饽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 首先我要泼盆冷水:新加坡法律里根本没有"基金会"这个实体。中介们吹得天花乱坠的"基金会",其实是指公共担保有限公司(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)。 我经手的案例里,选择这种形式主要有两个考虑: 1. 面子工程:毕竟是打着"非营利"的旗号,听起来就很"去中心化",特别符合区块链的精神追求。而且法律明文规定利润不能分红,只能用于公益,这一条简直是为发币项目量身定制。 2. 里子实惠:成员责任轻到可以忽略不计(最低1新币担保),没有注册资本要求,还能享受有限责任保护。最重要的是,这种结构更容易拿到"非证券型代币"的法律意见书,相当于一张避开监管的通行证。 不信你看看莱特币、比原链这些知名项目,哪个不是走这个路子? 想在新加坡搞个"基金会"发币?这里有几个硬性条件: - 至少1个自然人成员(总不能连个活人都没有吧)- 3人以上的管委会,其中2个得是新加坡常住人口(PR或者长期签证持有者都行)-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注册地址(邮政信箱可不行)- 得有个像模像样的公益目标(总不能写"为了发财"吧)- 一套像样的公司章程(这个我们律师最擅长) 具体流程倒是挺新加坡效率的:1. 花15新币在网上查个名字2. 准备材料交300新币注册费3. 等15分钟(没错,就是这么快)4. 两周内领证5. 半年内搞定税务登记 说起来简单,但每个环节都可能藏着坑。比如公司章程怎么写才能既合规又灵活,就是个技术活。 新加坡确实是发币的沃土,但别以为注册个"基金会"就能为所欲为。我见过太多项目因为轻视合规而翻车的案例。记住,发币不是目的,建立可持续的区块链生态才是王道。 如果你正在考虑新加坡发币,我的建议是:1. 先把商业模式想清楚2. 找个靠谱的律师(比如我们)把关合规3. 对投资者负责,别把发币当割韭菜的工具 说到底,区块链行业需要的是建设者,而不是投机客。希望每个创业者都能在新加坡这片热土上,找到属于自己的合规发展之路。新加坡发币的真相:没有"指定公司"这回事
为什么"基金会"成了发币首选?
注册"基金会"的门道
给创业者的忠告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圈惊魂夜:我是如何精准预判BTC/ETH大跌的?
- 比特币强势突破3万大关 后市还能走多远?
- Vitalik的抉择:以太坊如何在简单与功能间寻找平衡点?
- 10月27日夜盘:比特币以太坊走势分析与操作建议
- 原子协议周记 | 2025年8月第2周:生态繁荣进行时
- Web3.0每日观察:资本寒冬中的暖流与加密生态新动态
- FIL币年底真能冲破7美元吗?一位老投资者的深度剖析
- 比特币狂欢:8成投资者笑开了花,机构玩家疯狂加码
- 这个中秋不一般:王老吉带给你别样的团圆滋味
- 加密货币市场现况:关键点位与投资策略解析
- 比特币十月狂飙30%:这波是真牛市还是虚火?
- 比特币绝地反击:ETF概念引爆市场,但狂欢能持续多久?
- BNB机构化浪潮来袭:普通投资者如何搭上这班财富快车
- 市场博弈的艺术:10月30日交易策略深度解读
- 当金融遇上区块链:DingyuanEX十城巡讲,带你解密DeFi新机遇
- 香港金融新赛道:RWA能否带来颠覆性变革?
- 晚间热点:币圈狂欢背后的冷思考
- Solidity 0.8.22重磅登场:这些新变化值得开发者关注
- 区块链暗池:数字时代的黑箱交易革命
- 当81%的比特币持有者都在赚钱,我们该不该相信牛市来了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