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币的完传统美碰块链与区撞化基金金融
每当我们聊到RWA(真实世界资产上链)这个话题,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美债、固定收益产品这些传统金融资产。但有意思的是,目前除了稳定币之外,规模最大的RWA项目竟然是货币市场基金。Franklin Templeton以3.12亿美元的政府债券资产领跑,Centrifuge和Ondo Finance紧随其后,分别管理着2.47亿和1.83亿美元的资产。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点是都在尝试将基金代币化,这条路子显然戳中了传统金融和DeFi之间的痛点。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金融创新的从业者,我发现基金代币化之所以能脱颖而出,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: 首先,基金本身就是高度规范化的金融产品。相比房地产或其他另类资产,基金天生就具备标准化的特质,这使得它在数字化表达上更容易实现。 其次,基金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。管理费用被不断压缩,运营成本却在持续攀升。去年我拜访了几家大型资管机构的朋友,他们都提到一个共同的困扰: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掉队。 特别是私募基金领域,流动性差、门槛高的老问题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。记得有位私募合伙人曾开玩笑说:"我们的投资人名单十年都没怎么变过。"这种局面确实需要突破。 传统基金的运作流程堪称"古董级":份额的创建和注销需要人工处理,定价依赖基金会计师的三天一次的计算,过户代理要在多个系统间反复核对... 这种效率让我想起20年前我第一次买基金的经历:填了好几份表格,等了整整一周才完成认购。而现在通过Solv Protocol这样的平台,整个过程可以缩短到几分钟。 Franklin Templeton的代币化基金就是个典型案例。他们将政府货币基金放在Stellar区块链上,运营成本直接降到了传统基金的十分之一。这个数字足够让任何基金经理心动。 第一是结算方式的革命。传统T+3的结算周期在区块链面前显得格外笨重。原子结算实现了"一手交钱一手交货"的即时交易,这让我想起了早期比特币白皮书描绘的点对点支付愿景。 第二是投资者体验的飞跃。去年我在测试Solv Protocol时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切变得透明了。基金净值实时可见,7×24小时可交易,这种体验是传统基金难以企及的。 第三是私募基金门槛的降低。Hamilton Lane和KKR通过代币化将最低投资额从几百万美元降到几万美元,这让我想起Robinhood如何颠覆股票投资。区别在于,这次变革的技术底层是区块链。 当然,代币化基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监管的不确定性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我曾参与过几个跨境代币化项目,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满足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要求。 另一个现实挑战是现有基金的迁移成本。全球近70万亿美元的基金资产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上链。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从新设立的基金开始尝试,或者通过联接基金的结构实现渐进式改革。 但无论如何,趋势已经很明显。就像20年前没人能想象今天我们可以用手机完成所有 banking业务一样,我相信未来5-10年内,代币化基金将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新常态。 最后想说的是,这场变革的核心不是技术炫技,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行业痛点。当传统金融遇上区块链,产生的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协同进化。作为从业者,我们能做的是保持开放心态,积极拥抱变化。为什么基金最适合代币化?
区块链如何重塑基金行业?
挑战与机遇并存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美国加密新规:中小企业如何抓住RWA融资的历史机遇?
- FTX崩塌启示录:当权力与媒体集体失声,谁来守护真相?
- zkSync生态新玩法:每日领门票,开宝箱赢NFT,空投福利等你拿
- 进博会上的金融创新:西门子如何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
- 当数字钱包遇见登机牌:阿联酋航空业的支付革命
- 精准狙击!早盘比特币空单400点利润完美落袋
- DePIN:Web3世界的下一匹黑马?行业大佬为你揭秘
- 2023年元宇宙赛道:这5个加密黑马项目不容错过
- 华尔街大鳄正在密谋一场以太坊盛宴
- 重磅!比特币ETF迎来历史性机遇期,SEC本周或将集体放行
- 财富新大陆:绿洲风投的独特魅力
- 灰度与SEC的比特币ETF谈判:一场加密市场的破冰之旅
- 机构大佬纷纷入场,比特币的春天真的来了吗?
- 最后一波免费入场机会!这款良心链游《Wild Forest》开放预约了
- 当区块链遇见物联网:一场革命性的技术联姻
- NFT营销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变革:13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信号
- 加密寒冬降临:八月为何成为交易所的鬼月?
- 当NFT遇见现实世界:XCart如何重构数字商品新生态
- 金辉的交易日记:精准把握市场脉搏,与战友们共享丰收喜悦
- 加密社交新物种:ENEMY如何在Web3时代重新定义社交互动
- 搜索
-